紀委工作人員利用電子監察系統對有關執法部門的履職情況進行隨機檢查。(雨花區紀委提供)
  本報記者 陶小愛 陶芳芳 通訊員 彭燦周洪靈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雲在空中飄呀飄……”一首流行歌,將雲的飄逸瀟灑、雲的美妙無窮表述得惟妙惟肖。
  雲,無處不在,又漂浮不定,是美的化身,也是力的象徵。
  以雲為概念,創出的雲計算,這個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虛擬化的資源,讓人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可以模擬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
  雲計算,以“雲”里“物”里的莫衷一是,以排山倒海的穿透之力,改變時代,改變生活……
  正當網絡霸主們還在圓桌會議上共商推出雲計算測試床時,這朵“雲”竟漂洋過海,定格在中國中部城市一個區紀委的辦公房中!
  2014年7月15日,雨花區紀委辦公樓前,一塊“雨花區電子監察中心”的招牌高懸。那朵寫意的祥雲,令人耳目一新!
  雲計算,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雲監察,不言而喻,更是聞所未聞了。
  雲監察中心,這在中國可謂第一次,這是雨花人一次令人拍手叫好的創新!
  以科技的手段,借科技的力量,雨花區紀檢監察將躍上新臺階,引來新風景。
  “大數據”破除壁壘
  “三轉”後的雨花區紀委,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凸現。
  因為,過去管理,管與不管、管多與管少屬於正常狀態,人少事多矛盾並不突出;而現在監管標準提高,強調監管實效,人手不足彰顯。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而網絡又是無形的籠子,它漫無邊際,如影隨形。靠“網”打“鬼”,是雨花區紀委突圍的路徑,科學的決策,更是成功的秘訣!
  作為網絡監管捷足先登者的雨花區紀委,也最先品嘗到了網中監管“屏蔽”的無奈。
  作為監管對象的職能部門,各有自己的專網,形成網上信息的部門壁壘,提供出來的,往往經過過濾和處理,不全面甚至是虛假的,對紀檢監察的監管造成失控。信息的不平衡,還造成監督的輕重失衡,對熱點部門,監管密切,而一些清水衙門卻逍遙自在,逃離監控。
  信息的不對稱、不連貫,常常造成紀檢監督軟弱無力,權威感不足。以工程建設領域為例,一個項目從立項到竣工,發改、財政、建設、審計等多個行政監管部門監管,構成項目立項、招投標、現場管理、工程變更、資金支付、竣工驗收多個環節。以往慣例,紀委雙眼盯在招投標某一環節,而後面眾多環節監管缺失,造成腐敗滋生。
  完成職能轉變的紀委,方式的轉變成為關鍵:如何實現監管對象的全覆蓋、監管項目的全過程?創新求變的雨花區紀委轉向借“雲”!
  雲計算的誕生還那樣的“嫩”!
  1983年,太陽電腦提出“網絡是電腦”;2006年3月,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機雲服務;同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首次提出“雲計算”。
  由一群鬆散耦合的計算機組成的一個超級虛擬的計算機,讓未來的網絡不需要硬盤,連電腦也不用了,顯示終端可以是電視、冰箱、空調等任意的物件。
  當網絡界的精英們還在將夢還原於現實的探索之路上跋涉時,小小的雨花區紀委也向“雲”中伸手了!
  在清理辦公用房專項行動中騰出來的辦公室,電子監察中心,一船型會議桌,10個區級行政監管職能部門的10臺電腦圍成一個圓圈,在辦公樓一條一米多深的槽中,一根根從各監管部門接進來的數據線,纏繞在一起如一根根粗粗的麻繩。這些數據線中,便是各個部門最原始、最真實、最全面的信息,這些網線,組成一個信息的海洋,全在紀委的手掌之中,只要輕點鼠標,便會自動跳躍在那塊小小的顯示屏中!
  大數據與雲計算,如一個硬幣的兩個面。
  大數據打破行政壁壘,雨花區紀檢監察進入“雲計算”時代!
   “雲監察”疏而不漏
  在雨花區電子監察中心,給人一種潔凈明亮之感,區區幾十平方米的廳堂,透著莊嚴而聖潔的光輝。輕點鼠標,投影儀聚焦的牆上,橙、藍、黃、綠的模塊閃現,模塊有寫意的人像,也有掀動的紙頁,還有精確計時工具符號,30個監察平臺,覆蓋權力運行的各個方面。
  這個由區紀委研發小組策劃開發的雲監察項目,由自動數據採集、數據整合、綜合監察三個部分構成,通過打通系統壁壘,消除信息孤島,運用網絡和雲計算的先進技術,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然後,對採集的各自業務系統的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和梳理,建立統一的標準規範和數據模型,構建統一的數據平臺,最終,實現對各業務領域的綜合監察和監察數據的統計分析,形成科學的決策支持。
  在雲監察平臺上,有廉政舉報,還有工作視頻監控,還有風險預警信號。記者看到在“三資”平臺上,凡違規的項目,紅燈閃爍,預報長鳴,讓人一目瞭然。
  “雲監察”,在這雙現代科技的“火眼金睛”下,莫伸手,伸手定被捉;
  “雲監察”,在這個疏而不漏、漫無邊際的網裡,腐敗行為如同在如來佛煉丹爐中,縱有72變,法力無邊,也將“插翅難逃”!
   “電子眼”六親不認
  電子眼,網絡的一個代名詞。
  區政府採購,原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一個汽車輪胎,商店買800元,政府採購1600元;一臺同一廠商的筆記本電腦,電腦城4000元,政府採購8000元……政府採購,慢、貴、差,成為一種常態,一個死結。
  監管難行找網絡。
  在區紀委的推動下,2013年7月,雨花區政府採購網上競價電子反拍系統正式運行。
  政府採購用品,由原來採購單位與供應商面對面洽談採購價,改為採購單位與多個供應商背靠背網上競價。供應商遠程服務,競拍,採購方單位、名稱、聯繫信息自動“屏蔽”,只有所需商品的名稱、數量,腐敗源頭被截斷,同一商品,同一品牌,同一廠家,在一輪輪競拍中,價高者出局,價廉者成交。
  “電子眼”六親不認,只認“廉價物美”,沒有人情價、關係戶,雨花區政府採購風清氣正。自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雨花區共進行網上競價384次,節減資金137.09萬元,電子反拍18次,節減資金28.27萬元,節錢也節時,網上競價一般5個工作日成交,節約時間在5倍以上。
  看見的是有形的,感受的卻是無形的。最大的收益是堵死了政府採購的腐敗源頭,也減少了供應商供應成本,一切在足不出戶、輕點鼠標中完成。曾經靠關係盤踞在區政府採購中的兩個大客戶銷聲匿跡,200家供應商在陽光中入主,區政府龐大的採購隊伍縮減為兩個人!
  區財政投資評審,也是一個讓人“眼熱心跳”的肥缺。3年前,投評審中心主任在紀委通知談話之即自殺了;半年後,新任主任又因腐敗開除黨籍,行政記大過。
  任命於危難之時的新任主任文藝明,曾是區紀委紀檢監察室主任。為防止悲劇重演,紀委借助科技防腐。
  投評審之所以中箭落馬,原因在於工程造價追加的游戲。變更施工,增加造價,勢必進行工程評審,評審就成了利誘的“黑洞”,光造價評審費一年有1000多萬元,因為缺乏監管,原來作為評審“裁判員”的評審主任,搖身一變成了“運動員”。
  借“網”防腐,就是創造工程造價咨詢庫,咨詢人員庫抽簽,主任只管評審結果,不參與評審過程,評審中心,一個腐敗高危之地終於消災滅害了!
  靠科技的力量,雨花區紀委推動建立了全省首個區一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一個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一個信手拈來的例子,就可以反映“電子眼”六親不認的奇效:
  洞井天華村一塊4畝多的地出租,三年前“人情”出租,一年租金僅52萬元,租賃到期後,今年通過公開競價,租金飆至166.5萬元!
  ·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  (原標題:“雲監察”下無處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t97ytei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